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矿业最初的发展阶段(矿业最初的发展阶段是)

发布时间:2024-07-23

中国矿业史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

中国矿业史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篇章,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古代到现代的开采技术革新和矿产资源管理的变迁。第一章 中国矿业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开始,中国的矿业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演变。从最初的开发利用,到严格的矿政管理,每一步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然而在小矿蓬勃发展过程中各种负面影响和缺陷也凸现出来,诸如: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资源消耗过快,后劲不足,采选技术落后,资源回收利用水平过低,伤亡事故频繁,破坏生态环境等。

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燃烧时,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成排渣困难;炼焦时,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强度,严重影响焦炭质量。煤灰成分十分复杂,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到灰分的熔点。灰熔点低的煤,燃烧和气化时,会给生产操作带来许多困难。

国外小矿历史演变

如1991年在加尔各答成立国际小矿协会;1993年在哈拉雷确定了关于小型矿和中型矿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995年在华盛顿世界银行制定了有关手工矿的全面策略;1997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维也纳召开手工金矿造成的全球汞污染会议;1999年在日内瓦召开小规模采矿的社会和劳工问题会议。

自1991~1998年,一些国家纷纷取消国有制,进行体制改革,从而掀起了一场“矿业高潮”,但此时各国没有热情来促进小矿的发展。小矿数量的增长与小矿盲目扩张和非正规小矿开采导致环境愈加恶化。国际上的一致看法是小矿因为其环境影响需要加以合法化。

小矿是个世界性概念,小矿的英文名称是small scale mining或small scale mines,直译为小规模采矿或小型矿山,可见小矿的界定是与规模紧密联系的,而我国的小矿名称较复杂。

克鲁什内山脉,其名称本身就揭示了丰富的采矿历史。自古以来,这片山脉就吸引了工匠们,他们成群结队地前来挖掘金、银、铅、铜、钨和珍贵的沥青铀资源。这些矿产吸引了中世纪来自西北方的德国移民矿工,他们在这一地区留下了深厚的德国文化烙印。

刘翔(1996)应用地洼学说历史-动力学演化的观点,分析了该区成矿的历史-动力学大地构造背景,认为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应为地洼区。为此,将该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归之为欧洲壳体波西米亚地洼区(图5-15)Saxonthuringian地穹系Erzge-birge地穹。

这就要求地学除研究固态层圈以外,还要研究生物圈、气圈和水圈的演变过程和历史,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这就使地学研究进入到地球系统科学的更高的层次,代表了地学科学发展的方向。

古代矿业史

近代矿业及矿产调查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跨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历史阶段。安徽省的采矿业有进一步发展,并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工作。

从那时开始,江苏古代矿业经历了由单矿种变多矿种,由地表开采到地下开采,由简单加工到各种冶炼技术应用的发展过程。 古代矿业多是见矿开矿,就矿找矿,找矿开矿合二为一,且往往是多用多采,不用弃之。

总计,河南古代开采利用的矿产具有一定规模的有陶瓷粘土、高岭土、煤、铁、石灰石、耐火粘土、金、银、铜、铅、玉石等11种,水晶、玛瑙、砚石、滑石、大理石等也有少量开发。

矿业集群发展阶段及特征

矿业集群演进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诞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Tichy G,1998)。

矿业企业有别于一般企业的最大特点是:矿业企业的生产对象———矿产资源不可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矿业企业的集群具有独特的方式与重要的意义。我国矿产资源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大、中型矿床少,小型、零星、分散的矿床多,这就决定了我国矿业必须走大、中、小矿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针对二股—鹿鸣产业区钼矿资源集中分布的特点,重点建设鹿鸣钼业基地;针对西林矿区铅锌资源及矿山选冶条件等,建立小西林铅锌矿业基地;由于大西林钢铁公司成型的矿山生产采选业基础,重点建设大西林钢铁基地。规划建设伊春钼多金属矿业中心。

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的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确保矿山生产安全;引进先进的矿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推进高科技含量钼铜多金属加工业的发展,增加新品种,延长产业链;巩固优质钼铜多金属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加强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新疆油气资源丰富,该产业集群以油气生产为核心,涵盖勘探、开发、加工及销售等环节,旨在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油气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